如果不是網上一段介紹第16屆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的視頻,費臘英怎麼也想不到,畫面里那個戴著防毒面具、穿著厚厚防化服正在港區查驗貨物的小個子,是自家“說話細聲細氣、性格內向文靜”的女兒陳維。
  視頻里,正是盛夏的上海。外高橋港區的氣溫常常飆升到40多攝氏度,取下防毒面具的陳維,滿臉是汗,頭髮也被汗水打濕,結成了一團。眼瞧著視頻里陳維跟身旁高個子的男同事們有說有笑,費臘英卻忍不住掉淚,“我以前都不知道,我心疼啊”。
  這樣的工作已經幹了將近10年,陳維卻一直瞞著家人。2002年,這個浙江大學的“三好學生”考到了浦東海事局政務大廳,親戚、同學都羡慕她“去了上海的機關工作”。但在2004年,工作才滿兩年的陳維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:離開政務大廳,加入新成立的危防處。
  同事一邊倒的反對意見撲向了當時才24歲的陳維:外高橋港區的一線工作往往就是跟危險貨物打交道,這對身高只有1.58米的陳維來說,“太難了”。甚至,有男同事當面說她:“女孩子就老老實實獃在政務大廳好了,上什麼現場啊?”
  咬住嘴唇,陳維並不打算開口爭辯。這個骨子裡有點“雄心壯志”的姑娘知道,2004年成立的危防處在當時有特殊的意義。在集裝箱運輸高速發展之際,部分商家受利益驅使,對危險品運輸採取謊報瞞報等行為。而這些行為,“都對航行安全和水域清潔造成極大隱患”。
  瞞住父母,“想要為國家海事安全做些什麼”的陳維成了浦東海事局危防處第一個一線女性工作人員。
  從外高橋港區每年超過1500萬噸的吞吐量中,找到隱匿在普通貨物中的危險品,這就是陳維的工作。而這項類似“福爾摩斯探案”的工作,一度讓環境工程專業出身的陳維“吃了不少苦”。
  在港區查驗貨物的過程,用她自己的話講,就像“小矮人走進了集裝箱的森林”。查驗場是露天的,梅雨季節的上海雨水不斷,每次去查驗回來,工作人員的鞋子里都積滿了水,個子不高的陳維更“倒霉”,她的褲子常常“全部濕透”。查驗時間一長,“第二天肯定感冒”。
  梅雨季節一過,又趕上高溫。同事劉曉東還記得,每次查驗前陳維都是一聲不吭地換上厚厚的防護服,不到90斤的陳維要背著30多斤重的鋼製呼吸器,走在烈日當頭的港區里,中暑是常有的事。幾乎每過一個夏天,陳維的朋友都會調侃她:“你又曬黑一層啊。”
  查驗工作往往不分時間,很多次陳維早起去查驗,中午和集裝箱卡車堵死在港區的路上,根本回不了辦公室。吃午飯時已是下午3點。
  外高橋港區地處上海市最偏僻的東北部,當時,要走上20分鐘才能到最近的公交車站,方圓幾公里更是連一個便利店都找不到。那個時候,男同事都擔心陳維“撐不下去”,重回政務大廳。兩年後,陳維和丈夫商量,把家安在了距單位最近的一個小區,原因只是“方便工作”。
  “海事安全太重要了。我作為一線海事工作人員,責無旁貸。”陳維一字一句地說。
  為了準確查驗,她把《國際海運危險貨物規則》、《國內水路危規》中列明的危險品貨物摘抄出來,每天午飯後背誦。下班回家了她也閑不下來,在心裡“一遍遍過”近些日子查驗的經歷,按照重點船舶、單位、品名一一歸類,再反覆背誦。
  “進出口貿易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,冬天多查煙花爆竹,夏天多查農藥。國家重點退稅政策調整的日子更是查驗重點時期。”國家的經濟形勢她也時刻關註著,以此調整查驗的重點。
  這讓陳維成了上海海事系統里的“女福爾摩斯”,她不僅熟知各類貨運危險品,甚至對自己曾經查驗過的船舶、品名過目不忘。6年前,在堆滿上萬個集裝箱的海關查驗場,陳維一眼就發現了標記為“鹽酸左旋咪唑”的集裝箱,她清楚記得,那正是自己曾查驗過的一種有毒醫葯原料。
  僅僅2012年,陳維開箱的查實率就高達90.24%。工作之外,她用幾年時間寫成瞭如今在全國海事系統推行的“開箱工作手冊”。這本手冊,陳維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“私藏”,相反,她熱心介紹給各個港區的同事,“如果只是我們浦東局查到了,這些危險貨物還可以從其他港區運走啊,所以只有大家都準確查驗,才能真正萬無一失”。
  為了真正守住海事安全,這個同事口中“連業餘生活也都是工作”的危防處副處長還一手建立起“陳維工作室”的官方微博和微信,同時開通了面向廠家的工作室熱線。去年年底,陳維還去了港區大量貨物的來源地——義烏小商品市場調研,打算從源頭普及危險品運輸常識。
  眼下,“陳維工作室”已經和義烏當地建立了互相通報機制。但陳維還是閑不下來,“陳維工作室”又承擔了上海海事系統人才培養基地的任務,陳維帶領的8人團隊,不打算讓這些新人“坐辦公室”,而是把他們“趕”到港區一線。陳維告訴了他們自己10年查驗的最好“經驗”:“多一點付出、多一點用心、多一點堅持、多一點創造。”  (原標題:“女福爾摩斯”陳維:集裝箱里“排爆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b20fbiqx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